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六百三十二章 决战开启(2 / 2)

说着孙承宗又皱眉道:“这还不够,让马世龙派一支兵马,偷袭徐州将声势搞得大一些,这样整个伪乾的西线,就乱成一锅粥了。”

彼时,随着孙承宗的军令下达,整个大明的西线开始疯狂的进攻,刘云龙亲自指挥部队与大明的西线军队鏖战,并且不忘给刘青山发出通报,让其做好援助徐州的准备。

而刘青山得到通报之后,心里也十分担忧。

且说,刘青山作为大乾的高级将领,和刘云龙一样,对于整个战局也算是比较了解的,甚至可以说,刘青山对于战局的把握,仅次于陈先赟。

对于寿州失陷,凤阳打的非常辛苦的事情他是一清二楚的。

而就在昨日,他也收到了王上这两日可能决战,让他准备好兵马,随时待机北上,亦或是南下,防卫徐州方向。

但是现在北方的大战尚未开启,徐州那边儿却遭到了进攻。

仅仅是一瞬间,驻扎在梁山的刘青山便嗅到了紧张、惶恐,却又兴奋的味道,然后他立刻下令,开始调兵遣将。

当然,所有人的动作,此时在朱大典看来,已经无足轻重了,因为按照他的安排,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。

不过大战之前,双方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安宁。

一直到了今日正午,朱大典都没有派出任何部队,甚至于整个明军大营,都与昔日里一般无二。

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,那便是天气稍显沉闷了一些,但依然没有下雨而已。

到了下午,朱大典依旧没有出兵,而刘青山则不断安排部队,向北侦查。

而也就是这个时候,救民军主帅陈先赟却陷入到了极大的自我怀疑之中……天气的沉闷感普通人都已经察觉到了,但是明军却并未出击,这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与犹豫,继而怀疑起了自己所有的判断。

虽然后方山麓上的王上并未有丝毫言语,但陈先赟依旧产生了一种明显的羞耻感。

他一败再败,官却越做越大,好不容易赢了一次,也为此得到前所未有的机会,结果却又一失再失,什么方略,什么应对,明的暗的,全都没有效果。

而到了傍晚时分,眼看着明军依旧毫无动静,陈先赟思索许久,却终究如昨日一般。

在申济芳的协助下,召集各部将官,再度签署了正式军令,要求全军翌日凌晨提前做饭,各营检查兵器物资……俨然是持续了备战姿态,也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。

他想不通自己哪里犯了错。

不过,军令既署,太阳尚未落山,陈先赟便将自己关入中军大帐,抱头不出,连西瓜都不吃一口……十万之众、山东各地、王上安危,虽说受王上知遇之恩不该迟疑,但谁又能知道这份压力呢?

“明日开战。”

日落之后,明军大营各处,刚刚用过晚膳。

朱大典便开始召集各级军官,平静的宣布了一个事实。

“原本应当是今日的,但是左良玉、吴三桂他们的援军行军艰难,失期不至,按照大明的军规,应当要展头的,不过这一次不怪他们,是我的问题,我按照我们的行军速度来估算了,但是却低估了他们的骑卒、辎重部队没有我们多,行军艰难,也没有想到左良玉的部队,确实拉胯!”

张应昌以下,明军诸将不忧反喜,因为左良玉和吴三桂两个名字,起码代表着三万部队。

哪怕是奔袭来援,也足以改变大局。

“但也要小心救民军额外援军。”朱大典端坐帐中,继续平静讲解局势。

“左良玉的兵马拉胯至极,本官甚至都在怀疑他是不是不会打仗,还有这个吴三桂,连路都不认识,今日本该是奇袭南下的,结果他们竟然错信了向导之言,跑到了高唐州那边儿,还跟人家的小股部队打了一场。”

“而行军路线,也因为他们的错误,不得不变更,从渡旧黄,变更为走堂邑和聊城一线,这极有可能暴漏他们的位置,引起伪乾其他路兵马的骚动。”

“高唐州城,现在也是大军云集,陈二黑、红娘子将部队驻扎在城外,互成犄角之势,这一次交锋,说不定他们已经察觉到了。”

“到时候大战一起,高唐州的兵马,说不准会南下增援。”

“也有可能与高唐州城的兵马合兵一处,主动攻击我军后营,断我军后路。”张应昌面无表情插嘴提醒。“也有可能并无察觉,反倒是朱万化异动,说不得会惊动他!”

朱大典看了张应昌一眼,微微颔首:“我知道,所以朱万化明日会安守后方大营,不会贸然行险……”

张应昌当即闭嘴。

“诸位!”言至此处,朱大典霍然站起身来,扶着腰间刀子环顾左右。

“若是明日陈二牛不来援助,那便是将近八万对十万,若是陈二牛来援助,也只是强弩之末,除了些许飞骑之外,并无大用。”

“而且无论如何,本官的谋划已经生效,战机已经到了,不得再等你们谁可还有半点言语,我许你们现在说来!”

诸将面面相觑,当然无言。

“你确定?”时至深夜,因为疑心伪明的动作,主动率本部兵马向北的刘青山,被他的下属惊醒,得到了一个其实并未出乎他意料的消息。

“千万万却,伪明动了,而且绝对不是朱大典的部队。”报信的下属喘气连连,却又赶忙再度重复,“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明军,穿过堂邑、聊城,直奔大王的后方杀了过来,

问询了当地隐匿的百姓,说是人非常多,起码有两三万,斥候兄弟不敢耽误,赶忙回来报信。”

“报予王上了吗?”

“没法往大王方向传递军情,敌军有一支吴字骑卒,追杀甚是猛烈。”

对此,心中瞬间有了判断的刘青山沉默不语,也只是沉默不语,因为他没有什么人可以商议,他的部队,他的下属都是战场新人,而且此时此刻,也分布在数个城市。

而且,他也不需要想什么多余的言语,此刻只有援,或者不援两个选择罢了。

一旦去援,那么梁山的兵马不能动,也来不及动的。

若部分城市,如东阿、东平、平阴调度,很有可能被伪明察觉,继而弄巧成拙。

所以他刘青山能够调度,并且保证明日能抵达弇山战场的,其实只有他堪堪训练而成的李青山部七八千人罢了。

七八千人,奔袭到战场,很可能已经赶不上决战,赶上了能有几分战力残存也是个未知数,这绝不划算。

但仅仅是沉默了数个呼吸后,刘青山便已经下了决断……说到底,王上对他恩重如山,他刘青山如何能不救援?

或者说,几个呼吸之间,刘青山根本没有考虑救援不救援的问题,他在思索兵力的问题。

时间来到凌晨,足足延误时间一日,注定对战局起到巨大不可影响的左良玉部、吴三桂部,在盯着巨大的非战斗减员的清客下,依旧快速南下,不过不得不说,这一次因为走的是堂邑、聊城一线,明军的速度却比之前要快许多。

而几乎是同一时间,梁山一带的刘青山在稍作准备之后,也正式率部加入战场,同时他的信使也早早赶往鱼山,通知了驻扎在那里的李青山。

还几乎是同时,明军大营率先升起了显眼至极的炊烟。

随即,大明山东巡抚朱大典下达了第一道军令,全军四万众,夹杂着卫所兵马一万余众,每人领一个口袋,装满泥土,方能进餐。

就这样,天亮之后,饱餐一顿的明军牵着战马、护着大车,几乎用尽了各种方式携带了属于自己的一口袋泥土,然后倾巢而出。

哨骑仓皇汇报,救民军大营得到消息,全线震动,如临大敌。

但随后,哨骑再度来报,明军虽有大量骑兵,但行动缓慢行动,却只往救民军大营正东、明军大营正北的乌鸦岭而去。

此时,已经算是正经白日了,而救民军前敌总指挥陈先赟犹豫片刻,只派出小股部队两千人,急速进发,往乌鸦岭做出象征性抢占姿态。

不管如何,到此为止,大明和大乾两军都已经正式出兵,便是楚行都在刘必显的协助下,穿戴好甲胄。

这一日,是崇祯三年七月十五,华夏人传统的鬼节,鬼门关当大开,百鬼夜行!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